top of page
搜尋
Yu-Hung Chiang

wishing cup

已更新:2021年2月28日

  儘管一樓滿是令人目眩神迷的壁畫石雕,或是長得像鋼彈(Gundam)一樣巨大雄偉的拉美西斯二世,但的確必須承認,開羅博物館(Museum of Egyptian Antiquities)二樓那些相較之下更像是鋼彈零件的小型館藏,才算是真正向世人展現了古埃及文明的精巧細緻。

  不過二樓這些展品無論再如何包羅萬象繽紛龐雜,卻大部分都來自於同一個地方。

  KV 62。帝王谷(Valley of Kings)中編號第62的陵墓。

  霍華・卡特(Howard Carter)幾乎窮盡畢生之力為自己挖出來的註腳,也是圖坦卡門(Tutankhamun)最為這世界所熟知所瘋狂的的安息之所。

  不知為何,博物館二樓的展品雖多也華貴,卻並不特別醒目,或許是陳列的玻璃展櫃積著太久遠的塵埃,蓋住了昔日的輝煌。當然,拾級而上來到二樓的參觀人潮,就算有著充裕的時間能夠四處逡巡徘徊,通常也不會靜靜伏在展櫃前面鉅細靡遺地看,而是直奔圖坦卡門的特展室或皇室木乃伊的特別展間,然後在漫長洶湧的推搡與匆匆的一瞥後迎來離去的時刻。

  然後就錯過了或許是最珍貴的展品之一。

  至少是在圖坦卡門將近五萬件陪葬品中,霍華・卡特最喜歡的陪葬品之一。

  一個雪花石膏(alabaster)質地,蓮花形狀的淡粉色杯子。

蓮花杯(Lotus chalice),雪花石膏(alabaster)製。圖坦卡門(Tutankhamun)的陪葬品,現藏於開羅博物館(Museum of Egyptian Antiquities)。

  杯子的結構乍看之下有些特殊,由中間用來儲存與承裝的本體,再加上兩側各一個看起來像是花萼生長出來的裝飾部件組成。高度約莫十八公分,中間本體的直徑十七公分,再加上兩側的裝飾,整個橫幅的寬度三十公分左右。

  也就兩個保溫杯併排起來的大小,與戰車、臥榻之類的陪葬品比起來小得簡直可以。

  雖然埃及學家推測是用來盛放松脂、香膏一類的祭祀用品,不過這個杯子最引人入勝的其實不是物理上的實際用途,而是上頭鐫刻的銘文,以及整個杯子所具備的深遠意象。

  畢竟在古埃及人眼裏,這個杯子其實遠不只是個杯子,而是一朵正盛放的蓮花。

  在古埃及器物的視覺設計裏,時常能夠發現這種不太顯眼的小巧思。

  中間的碗狀部分代表蓮蓬,兩旁的裝飾則是蔓生的、待放的花苞與花萼,整個杯子看起來,便正好是古埃及象形文字(hieroglyph)中,代表蓮花的符號。

(這是古埃及皇室慣用的符號,用以象徵皇家統治的正統性與權威。上半部為象徵著上埃及的蓮花,下半部則是代表下埃及的紙莎草。蓮花與紙莎草在中央的地方打結銜接,則象徵著法老作為上下埃及的最高主宰。)


  而對古埃及人來說,蓮花除了能夠拿來輾碎萃成香水之外,其實蘊藏著神聖的宗教意涵。

  在底比斯(Thebes),也就是如今路克索(Luxor)地區的神話系統中,世界創生之初,天地間最飽含生命力的第一綹陽光,就是伴隨著最重要也最原始的太陽,從一朵逐漸盛開的蓮花中,緩緩誕生。

  自此之後,才有了所謂世界。

  於是,蓮花成為了底比斯周圍乃至於整個上埃及地區最重要的象徵,蓮花的圖樣成為了代表上埃及的正式符號。

  而這個在視覺上展現出蓮花姿態的杯子,便代表著圖坦卡門在位期間,對上埃及地區的親近與掌握。

  除了杯子外型上的別出心裁,杯身上鐫刻的文字,則更清晰細緻地承載著圖坦卡門所受到的祝福與愛。

蓮花杯正面中央的銘文。

  杯身正中央的方塊裏,刻著閱讀方向由上至下的三行象形文字,寫的分別是圖坦卡門的頭銜、登基名與出生名。

  右側一行寫的三種頭銜,「阿蒙—拉(Amun-Ra)摯愛之人」、「王座與兩地之主」以及「天堂之主」。

  中間一行則是頭銜「上下埃及之王」、登基名「Men Khepr-Ra」。

  左邊一行則是頭銜「拉(Ra)之子」、出生名「Tut-ankh-amun」。

  至於中間與左邊兩行的最下方,寫在兩個橢圓形王名框(cartouche)之下的符號,則是古埃及人在書寫法老名字時,所習慣加上的一組祝辭。生命之鑰(ankh)指的自然就是生命,旁邊的銳角三角形則是「強健、穩固」的意思,再加上最左邊那個盤著一條蛇、象徵著永恆的符號「djet」,三者加起來便是「永固不破的生命」。

  而杯緣的那一圈文字,除了在內容上是獻給圖坦卡門的祝福之外,在書寫方向的編排與設計上也非常有意思。

  當初霍華・卡特剛開始針對這個杯子進行細部研究的時候,便已經發現了這個杯子似乎不只在造型的設計上力求對稱,甚至連上面鑿刻的文字都是以對稱的方式排列。

  在繞著杯緣那圈文字仔細查看之後,霍華・卡特發現,雖然杯口的形狀是個完美的圓,但依舊能夠藉著杯子整體的設計來區分出正反兩面,並且在正面與反面的正中間,分別發現了一個生命之鑰(ankh)的符號,隔著半個杯口精準地遙遙相對。

霍華・卡特當時的研究筆記,其中謄錄並指出,杯緣的文字是以中央的生命之鑰(ankh)為分界,向左右兩側開展。

  最耐人尋味的地方便在於,正反兩面這兩個明明就能用來指涉生命的重要符號,最後卻居然只是個單純的裝飾,絲毫不具備任何能夠融入兩側文字脈絡的明確意義。

  而當霍華・卡特非常認真並且用力地說服自己,只將兩面的生命之鑰符號當作一種長相比較奇怪的分隔線之後,清晰且詩意的銘文便像舒張羽翼那樣,自杯口中央朝著左右兩側自在延展,最後領著各自寫成的半圓,在背面再次交會。

  從中央的生命之鑰符號由左向右讀便是:

願他永生
如荷魯斯般強壯的公牛出生
如雙女神那令人讚歎的美麗秩序使兩地折服
如金荷魯斯頭戴王冠振奮諸神
上下埃及之王、兩地之主
Men Khepr-Ra
再次被賦予生命

  而回到中央的生命之鑰,並且由右向左讀,則會是:

願你的卡(Ka)永生
願在歷經百萬年後
你,深愛底比斯之人
仍能面朝北方
徜徉在北風之中
雙眼注視也見證著無盡的幸福

  最後這段滿溢祝福與祈願的銘文,讓霍華・卡特將這個杯子暱稱為「許願杯」(wishing cup),或許也正是因為這一小段祝辭雖然簡單雋永、卻依舊能感受到其中克制著的澎湃情感,才讓這個杯子成為了霍華・卡特最情有獨鍾的發現之一。

  後來,這段祝辭被翻譯成英文,鐫寫在了霍華・卡特的墓碑上,作為他此生最終也最懇切純粹的詮釋。

  或許也是一個深愛並浪擲一生追逐底比斯之人最大的幸福。


2021/2/14

夜于台北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