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Yu-Hung Chiang

Mehen & Senet

  為了避開傍晚的車潮與不必要的麻煩,天色尚早便動身,迅速完成所有應該要辦的手續,俐落且無聊地坐在開羅火車站裡一個月台邊的小茶館,等著晚上七點那班開往亞斯文(Aswan)的臥舖火車。聽不懂掛在牆上的小電視在說些什麼,只是不停往薄荷葉漂動的熱紅茶裡舀砂糖,猜著那隻距離不遠的灰色波斯貓,會不會晃過來釋出一點點善意。

  從行李深處撈出一副撲克牌,與旅伴和同行的埃及朋友玩起了埃及版的 Black Jack,31點。基本規則不變,惟一困難的點在於需要進行四則運算的牌變多了。接連輸了幾次,貓也沒來,只好攪著已經冷掉的紅茶,腦中聽著小學數學老師的歎息與絕望。

  不知道古埃及人平時都怎麼打發時間?

  除了打獵和做愛之外,古埃及最受歡迎的休閒,就是聚在一起玩桌遊。

  無論身在哪一個階級,古埃及人平時最大的休閑就是玩桌遊。而最受歡迎且流傳最廣最久的桌遊,就是 Mehen 與 Senet。

以雪花石膏製成,中央蛇首處由碧綠色的玉石鑲嵌。現藏於劍橋大學 Fitzwilliam Museum。

  Mehen 是個比較古老的遊戲,大約從早期王國時期(Early Dynastic Period)就已經出現相關的記載了,一直到中王國時期才逐漸被 Senet 取代。

  玩 Mehen 有點像是兩人對弈,圓形棋盤之外,雙方各有六個雕成獅子的棋子,一隻公獅與五隻母獅,另外還需要六根其中一面塗成黑色的短木棒,當作計數的骰子用。

  首先,玩家輪流丟這六根木棒,精確丟出一面黑色的玩家能將一隻母獅放上棋盤,當所有母獅都進入棋盤之後,這時丟出多少黑色的面,就可以將棋盤上的任意母獅向前移動多少格,由蛇尾開始向頭部進發。

以雪花石膏雕刻而成的獅子棋子,通常是一隻公獅與五隻母獅的組合。現藏於開羅博物館。

  至於公獅棋子,則必須等到任何一隻母獅前進到蛇頭並開始原路折返之後,才能由蛇尾進入棋盤,同樣依照擲出木棒黑色面的數量前進。而當公獅前進到蛇頭並且開始往回走的時候,就可以開始吃掉在回程路上碰到的對手的母獅。最先把對方母獅棋子吃光並回到蛇尾,就是這場比賽的贏家。

  雖然規則不算非常複雜,卻是個玩起來有點曠日費時的遊戲。

  其實古埃及人在進行 Mehen 的時候,抱持的是一種類似舉行宗教儀式的認真態度。因為這個遊戲本身,比擬的正是《來世之書》(Book of Amduat)的發展。蜷曲形成棋盤的這條蛇就叫做 Mehen ,是一條巨大的蟒蛇神,會在太陽神 Ra 進入黑夜後,環繞在太陽船的周圍,陪伴在太陽神 Ra 身邊,提供保護與屏障。

環繞在太陽神 Ra 周圍的 Mehen。

  而《來世之書》的內容則分為十二個部分,代表太陽下山、世界進入黑夜之後,虛弱的太陽神 Ra 所必須經歷的十二個階段,每完成一個階段,太陽神 Ra 就會完成一部分的轉化,重新獲得一部分的力量。在擊退代表混沌的宿敵 Apophis 之後,太陽神 Ra 就能迎來最終的蛻變,成為聖甲蟲型態的 Khepri ,再次升起,照耀埃及全境。

  至於 Mehen 這個遊戲,之所以會在中王國時期之後逐漸從古埃及人的日常生活中淡出,倒不是因為需要很長的遊戲時間或是有點麻煩的遊戲規則。而是作為遊戲藍本的《來世之書》,地位正不斷地被提升。

  隨著太陽神 Ra 在中王國時期早期逐漸穩固並成為全埃及最重要的神明,敘述太陽神 Ra 轉化與蛻變的《來世之書》地位也就水漲船高。而法老既然是太陽神 Ra 在人間的化身,那麼法老的死亡自然就必須等同於太陽神 Ra 進入黑夜,所以從中王國時期中期以後,《來世之書》,就成了法老專用的儀式文書。

  作為遊戲的 Mehen,也自此正式蛻去了日常娛樂的平凡外衣,成為了法老專屬的故事。

發掘自 Tutankhamun 墓穴(KV62), 為陪葬品。現藏於開羅博物館。

  Mehen 被法老壟斷之後,古埃及人似乎並沒有因為失去桌遊而陷入瘋狂打獵與瘋狂做愛的日常,而是開始著迷於另一款遊戲。

  同樣是六根當作骰子的短木棒,每人五個長得很像跳棋的棋子,Senet 比較像大富翁,藉著丟出木棒黑面讓所有棋子進入棋盤後,大家才能開始在劃分成三十格的長方形棋盤上輪流前進,只有讓五個棋子都前進到終點,才算是獲得勝利。

  棋盤上還有六個標示著特殊符號的格子:




  位於第十五格的「重生」(Ankh),若是不小心走到了其他玩家所在的格子,或是「水」,那麼棋子就會回到這裡。







  第二十六格的「美貌」(Nefer),走到這格便會獲得再多一輪的機會,玩家可以再丟一次木棒,並且依照黑面出現的數量移動任意棋子。








  「水」在第二十七格,溺死,回到「重生」。








  「三」(Three),第二十八格,三位神祇將對玩家進行審判,只有丟出三個黑面,才能前進,否則就只能停在原地。







  「三」(Three),第二十八格,三位神祇將對玩家進行審判,只有丟出三個黑面,才能前進,否則就只能停在原地。







  最終的「一」(One),第三十格,遊戲的終點。




  與 Mehen 比起來,Senet 玩起來確實更簡單直觀,特殊區域的設置也讓整個遊戲更趣味盎然。難怪是第十八王朝法老 Tutankhamun 的摯愛。

  而 Senet 的遊戲方式與設計,則是《死者之書》(Book of Death)的完整縮影。除去「重生」與「美貌」這兩個為了遊戲性而增添的設置,在死者的靈魂前往審判的路途中,除了會有分別來自古埃及四十二省的四十二位神明進行檢視與問詢外,「水」是必須渡過的巨大關卡,死者必須想方設法不讓自己滅頂,才能繼續走向冥皇 Osiris 的所在。

  而「三」圖示中的三位神明,左側的是象徵公理與正義的 Maat ,稍後會在天秤前提供那根用來衡量心臟重量的羽毛,以及身在右側負責記錄審判結果、掌管智慧與文字的 Thoth。而「二」圖示中的神明就更明顯了,是頭戴上下埃及之冠的冥皇 Osiris 和頭頂日冕的天空之神 Horus。

  惟有順利通過險阻與眾神的審判,才能到達最後的終點,也是整趟冥界旅程的完成。

Tomb of Queen Nefertari (QV66).

  古埃及人非常喜歡也習慣在墓室的壁畫中,表現墓主生前的生活場景,從中王國時期一路風靡到托勒密王朝(Ptolemaic Dynasty)的 Senet 自然也是壁畫裡頭的常客。只是這些被畫在墓室牆上的 Senet ,並不單單只是為了說明墓主生前是個狂熱的桌遊愛好者。

  從新王國時期開始,墓主玩 Senet 這個場景,被賦予了更重大的使命與更強烈的宗教象徵。當時的古埃及人認為,墓主能否順利通過冥界的審判,全都取決於牆上畫的、這盤正下著的 Senet,能否得勝。

  用比擬《死者之書》而設計出來的 Senet ,再回過頭來比擬死者能否順利完成《死者之書》的旅程。

  乍看有點複雜。

  無論是 Mehen 還是 Senet ,以死亡作為核心,古埃及人交織出了一個循環不斷的迴圈。

  彷彿還能隱約聽到「neheh」丟木棒的聲音。

  或圓或方的棋盤上,古埃及人一派輕鬆地向死而生。


(載于臉書,2020/7/12 )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