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放棄成為決鬥者許久之後的某天,驀地發現這張死者蘇生這些年來居然一直在禁止使用與限制使用的名單之間往復徘徊。
不知道為什麼,一方面惆悵一方面卻又有些不以為然。
雖然小學時代那副耗費了不知道多少個下課時間才組好的牌組至今依舊不堪一擊,但有時確實會不由自主地想起那段只需要苦惱魔法、陷阱跟怪獸卡的日子。
然後就會跟著開始想像,要是古埃及人看到了如今的《遊戲王》(遊☆戯☆王),或是真的抓起一疊卡片站上了決鬥場,不知道會是什麼樣的有趣光景。
只可惜死者蘇生對人起不了作用。
畢竟上面的符號用錯了。
倒不是說符號本身出了什麼問題,只是這個如今遍地可見並且耳熟能詳的符號,其中所蘊藏的真切涵義,的確不像大家腦中所認定的那般剛猛強大。
這個常常被直接稱為「生命之鑰」的符號唸作「Ankh」。有人直接音譯成「安」或是「安可」,不過最接近原始發音的唸法應該是「安赫」,因為在古埃及的發音系統裏頭,並沒有能明確發音成「k」或是類似聲音的音節。
而之所以會多放進一個根本不存在的音節,則是因為這個字唸起來並不單純只有「an」跟「h」兩個音,仔細分辨的話,兩個音節中間其實還夾著一個聽起來有點混濁、有些接近如今彈舌音的喉部共鳴,所以後來,不管是古希臘文或是借用古希臘字母所創造出來的科普特語(Coptic language),在拼寫這個字的時候都還是會習慣性地加上「k」,好保留與還原這個字最真實純粹的聲音樣貌。
除了在書寫的時候作為一個音義兼備的象形文字(hieroglyph),「Ankh」同時也是古埃及文化中,少數在地位與知名度上幾乎與「荷魯斯之眼」(Eye of Horus)同等重要的宗教符號。只是不同於「荷魯斯之眼」的壯盛奪目,「Ankh」所蘊含的狀態和意義稍稍平緩內斂,象徵著生命,也代表著恢復與安定的力量。
這也就是為什麼在《遊戲王》裏,會直接將「Ankh」鍍個金、加上一點閃光特效,然後就搬上來當招魂幡用,但嚴格說起來,對古埃及人來說,這個符號本身與復活根本沒有直接關聯,當然也不具備讓人死而復生的神奇功能。
雖然確切的起源與詳盡的發展已經無從考證,不過至少從早期王國時期(Early Kingdom Period)開始,「Ankh」就已經成為了古埃及人日常生活中相當重要的一個符號。埃及學家們對於「Ankh」的發源,曾經提出過幾個不同的假設,第一個是來自於古埃及人平時穿的涼鞋。
涼鞋在象形文字中寫作「nkh」,與「Ankh」源自同一個字根,符號頂端的圓圈就是套著腳踝的綁帶,而下方的十字線條則是橫向固定腳板與縱向綁在腳趾上的繫繩。只是這個假設並沒有得到普遍的支持與認同。
另一個目前比較被埃及學家們所接受的說法,則是「Ankh」描繪的其實就是女神伊西斯(Isis)的子宮,而後才逐漸被引伸成為生命與孕育的象徵。
而「Ankh」這個線條簡單,乍看之下沒什麼鮮明記憶點的符號,之所以能在諸神喧騰、各種符號洶湧澎湃的古埃及社會中站穩腳跟,最終甚至還爬到了一個其他宗教符號都難以企及的頂端,也確實與伊西斯密不可分。
古王國時期(Old Kingdom Period),隨著來世(afterlife)概念的逐漸完整,古埃及人對於歐西里斯(Osiris)的重視與崇拜也越來越深厚篤定,關於歐西里斯的神話故事也在不斷增修的版本中慢慢清晰完善。而在神話故事中多次出場,身為歐西里斯妹妹與妻子的伊西斯,自然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視。
只是這個時期的伊西斯,雖然已經隱約有了女神的頭銜和神格,卻並沒有明顯的特徵與風格,大部分擔任的都是歐西里斯的妻子、荷魯斯他媽這樣的輔助型角色。
不過漸漸的,神話故事中,伊西斯施法復活歐西里斯的這個橋段成為了古埃及人關注的重點,甚至成為了整個故事的核心,而伊西斯也從原本一個附屬的、NPC類型的角色,搖身一變成為了具有鮮明個性,而且掌管著恢復、孕育,甚至是能夠賦予生命的強大女神。
到了古王國時期晚期,儘管歐西里斯的地位依然崇高,古埃及人對於來世的信仰依舊堅貞不可動搖,但對於伊西斯的崇拜與依賴卻已經逐漸超過了歐西里斯。
想想其實也是,畢竟歐西里斯終究是被復活的那一個,而真正掌握著生命與復活奧秘的,是伊西斯。
通曉復活的方式總是比成為被復活的那個對象來得更吸引人。
而象徵伊西斯的子宮、蘊含著女神強大生命力量的「Ankh」,也就理所當然地成為了最受古埃及人歡迎的符號之一。與「荷魯斯之眼」一樣,古埃及人會想方設法地將這個符號運用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層面,藉此讓自己與伊西斯產生強烈且頻繁的連結,從而得到女神的祝福與庇蔭。
在神話故事中,雖然歐西里斯最後並沒有以完整人類的型態獲得重生,但卻因為太陽神拉(Ra)的承諾,成為了統領冥界以及主掌審判的王,等於是以一種和想像中不太一樣的方式,得到了永生。而也正是因為歐西里斯的故事,使得在意義上原本只涵蓋了鮮活生命的「Ankh」,得到了進一步的詮釋與延展,自此之後,古埃及人心心念念的永生、身死之後的恆久寧靜,也一併被增補、收納進了「Ankh」的指涉範圍之中。
所以後來,除了名字之外,古埃及人習慣將死者稱為「Ankhu」,意即「擁有生命」,而將安放死者的棺槨稱為「neb-Ankh」,也就是「擁抱著生命」的意思。
而另一個可能與「Ankh」有關的物品是鏡子。
在中王國時期(Middle Kingdom Period),雖然鏡子使用的字彙與草鞋的拼音一樣都是「nkh」,不過鏡子與「Ankh」之間的聯繫卻比草鞋強得多。
那時候的人們開始相信,死亡除了是人生階段的重要轉換之外,人此刻活著的現世與嚥氣之後要繼續經歷的來世,兩者之間還存在著鏡像的關係,所以對於中王國時期的古埃及人來說,能夠映照出現世倒影的鏡子,從來就不只是簡單但稍稍有些奢侈的日常用品,而是用來占卜問事的關鍵道具,是能夠溝通現世與來世的重要媒介。
也正是從中王國時期開始,燈節出現,並迅速成為了古埃及人一年之中最重要的祭典之一。
和元宵節很像,在燈節當天晚上,古埃及人會用油燈或是火把,照亮視線所能及的每一個地方,藉著萬家燈火將活人居住的世界妝點成滿天星斗的鏡像。這天晚上,生者能夠藉著搖曳的燈光,與居住在閃爍星辰之間的逝者對話。
而中王國時期之後,容納了現世與來世兩種生命概念的「Ankh」,則成了古埃及人在訂製或挑選鏡子時,最受歡迎的款式。
至於幾乎身處在古埃及宗教核心位置的重要符號,怎麼就在許久之後驀地成為了基督宗教裏的十字架,則是因為在西元三世紀末、四世紀初時,信仰基督宗教並且依舊居住在埃及地區的科普特人,看中了神話中為歐西里斯施展復活術的伊西斯,於是將代表伊西斯的「Ankh」挪了過來,象徵耶穌基督死後第三日的重生。
西元四世紀中葉,基督宗教正式接納了當時已經被廣泛稱為科普特十字(Coptic Cross)的「Ankh」,刪去了上半部被視為太陽崇拜的圓圈,並在之後逐漸取代了原先使用的魚型圖案,成為了基督宗教最具代表性的標誌。
蔣與弘
2021/3/7
午後于台北
Comments